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安全教育>>正文

注意个人卫生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发布时间:2023-04-10     责任编辑:陈菲      来源:    浏览次数:

春季为什么容易流行传染病呢?

图片

图片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春季气候多变,气温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和干燥,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

1、春天万物生机萌发,皆蠢蠢欲动,细菌、病毒等亦随之活跃。

2、天气气候多变,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频繁,四处飞扬的花粉、灰尘等也是春季致病的诱因。

3、初春蔬菜、水果品种较少,会使孩子容易缺乏营养。

4、开春后,人员流动开始增大,公共场合聚集人员有助于病原菌的相互传播。

5、人体呼吸道粘膜屏障作用下降。春季气候干燥,孩子运动量大,导致身体缺水、呼吸道粘膜失去滋润、粘膜细胞脱落、屏障作用下降,导致呼吸道传染病多发。

图片


春季传染病通常有哪些?

图片

图片


通常有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等疾病。

1、水痘:水痘主要是由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导致皮肤表面出现丘疹,水疱等,还可能伴有局部瘙痒、红肿的症状,也可引起全身发热、乏力的症状,多发于儿童。

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于感染肠道病毒引起,可导致手部、足部以及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以及疱疹等症状,还可能伴有全身发热的症状,多见于儿童。

3、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感染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一般通过飞沫传播。

4、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是感染脑膜炎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发病比较急,可导致高热、精神萎靡、头痛、呕吐等症状。

5、其他传染病:春季传染病还有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由感染腮腺炎病毒引起,可导致腮腺肿大,以及胀痛等症状,俗称大脖子病。风疹是由感染风疹病毒引起,可导致皮肤表面出现皮疹,也可伴有发热,如果持续发展,还可能会引起耳后以及颈部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图片

传染病的特征

图片

图片


传染病特征包括4种: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第一个特征: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比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第二个特征:有传染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染。

第三个特征:有流行病学特征,既有流行性、季节性和地方性等,部分传染病可出现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也有不少传染病在特定的季节容易出现高发,出现大流行,也有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常局限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疟疾、黑热病等。

第四个特征:机体感染病原体后,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免疫。


图片

春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图片

图片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呼吸道传播:病原体存在于空气的飞沫或气溶胶中,易感者吸入获得感染,如麻疹、白喉、结核病、禽流感等。

2、消化道传染: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食具,易感者进食时可获得感染,如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等。

3、接触传播:易感者与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土壤接触时获得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和钩虫病等。伤口被污染可能患破伤风,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有可能获得感染,如麻疹、白喉、流行性感冒等、不洁的性接触,包括同性恋、多个性伴侣的异性恋及商业性行为,则可传播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淋病等。

4、虫媒传播:被病原体感染的吸血的节肢动物,如按蚊、人虱、鼠蚤、白蛉、硬蜱、恙螨等,在叮咬时可将病原体传染给易感者,可分别引起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莱姆病、恙虫病等。

5、血液体液传播:病原体存在于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通过应用血制品或性接触等传播,如疟疾、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

6、垂直传播:又称为母婴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如梅毒、弓形虫等。

春季传染病预防措施

图片

图片


图片

预防春季传染病可以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接触公共用品,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方面进行。

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在外出回家后,应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对于暴露的面部以及足踝部位,也可以使用肥皂以及洗手液进行清洗。

2、外出佩戴口罩。外出时佩戴口罩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降低此种疾病的发生几率,但应注意口罩需要及时更换。

3、减少接触公共用品。在外出时应注意尽量避免接触公共用品,部分病毒可能会残留在公共用品上,通过间接接触感染。

4、提高自身免疫力。应结合个人身体情况适当进行运动,通过运动不仅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对于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也有较好的辅助效果。

图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