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安全教育>>正文

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发布时间:2023-04-17     责任编辑:陈菲      来源:    浏览次数:
图片
图片

文明上网

安全上网

— 预防个人信息泄露 —


图片

图片

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快来get


图片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话题。随之而来的是,被泄露信息者轻则频繁电话骚扰,重则经受诈骗、贷款等等恶性事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犯罪仍处于高发态势,危害严重!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保护个人信息呢?


01

各类购物平台账户危机四伏



图片


加强隐私保护

电商平台在方便我们大家的同时,也蕴藏着各种危机。你要网购,就需要注册微博、qq等账户信息,或多或少都会泄露个人信息,而且我们每个人的购物都会有个大数据库,这个东西要是被不法分子利用,那分分钟我们就已处在危险之中,所以,网购时,我们尽量不要使用个人的真实姓名,尽可能避免曝光自己的真实身份。


图片
图片

小贴士


     1、千万不要贪小便宜。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是会掉陷阱,不要被“低价”、“促销”、“打折”、“甩货”、“清库存”等这类字眼所诱惑,基本就能屏蔽95%的风险了。

     2、收件人最好不要留真实名字,但也不要太艺术了,给自己起个大众版网名就可以了。

3、网上购物一定要慎重选择卖家,包括查看注册日期、信用等级、买家评价等,规避网络购物的风险,需要买家自己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02

社交平台,qq平台等的不经意出卖




图片


如今,网上社交平台多如牛毛,但每次在登录这种平台时,都需要填写个人资料才可以使用,但这往往才是最容易暴露信息的行为。

你比如说,很多人都会将qq邮箱作为首选的注册邮箱使用,而你在跟帖或者发表观点时,你的邮箱号就会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相对应的,你的qq号也就被别人知道了,这样的话不法分子想要套取你的信息,也是很容易的了。

图片
图片

小贴士


      1、不轻信外来信息,不主动透露个人信息。

      2、尽量不要在QQ、微信朋友圈等通过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暴露自己的家庭住处、单位地址、子女情况等信息。

      3、尽量不要通过陌生人的朋友验证。

      4、不使用不安全软件。


03

二手手机泄露信息



很多人以为只要恢复出厂设置就可以清理手机内的数据,没那么简单。其实,在市场上有一个行业叫做数据恢复,这样的行业其实也是很常见的,以前不小心删除了一样东西,就会去找这样的行业去找回自己删除的重要的东西,不管是你的手机是有多么的破烂,甚至你的手机被恢复出厂设置过,都可以将你曾经存在手机里的信息全部找回来,仔细想想看,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事情。

以前键盘手机还好,就是用来打打电话,登一下QQ聊聊天,但是今天的智能机上面绑定着你的个人财富。最简单的就是像微信、支付宝这样的APP,上面记录了你的支付信息,还有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等,如果是被那些人破解了出来,将会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图片

小贴士


       1、不要随意扔弃或出售未经处理的包含个人信息的手机。
       2 、在处理旧手机时,可通过反复装满并删除内存、用第三方刷机工具进行一键刷机等方式彻底清除个人信息,避免隐私泄露。

     3、在处理旧手机时, 可以重复进行“恢复出厂设置”的操作。在格式化之后,随便下载一些软件或下载大量视频覆盖内存即可。

     4、在恢复出厂设置后,别忘了选择抹掉全部内容与设置,及清除内部储存数据。


图片


图片



04

网上“个性化”服务要警惕



图片


加强隐私保护

多个性化服务都要个人信息,以lsc(基于位置的服务)为例,不少商家与社交网站合作,通过无线网络确定用户位置,从而推送商铺或服务。更为可怕的是,用户基本是被实时“监控”,这可就为诈骗、绑架等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啊!



图片
图片

小贴士


      1、从正规官方渠道下载安装APP。
      2、认真阅读服务协议、用户隐私政策等说明,谨慎授权定期使用安全软件对手机系统进行安全检测。
      3、对已经不使用的APP,应及时注销个人账户和数据。


05

各种网页链接要小心




图片


欧洲刑警组织发出警告称,公共Wi-Fi并不安全。然而当我们坐在星巴克浏览网页、查看我们的邮箱或者登陆微博的时候,安全与否的问题却不是我们最先去考虑的。

然而黑客却可以通过监控公共Wi-Fi网络,或者通过设立类似命名的热点来获得用户的个人数据,包括账户信息、支付密码或财务细节等等,这对于黑客来说是“so easy”的。

另外,一定要知道,公共计算机是可以安装一些你根本不了解的软件,来监视你的上网行为的。

图片
图片

小贴士


      1、不要轻易点击类似“网上测试”类的网页链接,会被存入后台,对其梳理,有可能拼凑出完整个人信息。
      2、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信息,防止中毒而导致账户资金受损。一旦二维码中植入了木马病毒,可窃取网银密码,并把钱转走。
      3、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中的链接,收到短信内容涉及网址的,不确定短信发送者时,尽量不要去点击。


-END-

以上图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图片编辑:王建茹
责任编辑:陈菲(师)

扫码关注

图片

关注我们!

关注“平安旅院”,

获取更多安全资讯。

图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