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本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维赋能促转型 科技添翼启新程|人文科技学院召开AI赋能教学创新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9-12     责任编辑:桑瑛      来源:     浏览次数:

为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战略,增强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升级能力,9月10日,我校人文科技学院在行政楼705会议室组织召开AI赋能教学专题学习会,共商AI赋能教育创新发展大计。人文科技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会议由党总支书记李海燕主持。

会议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代表和教研室负责人从“教学研修、智能辅创、竞赛提质、教研融合”四个维度,系统分享了AI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的实践成果,全方位构建AI+教育新生态,展现了学院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坚定决心。

研修提素,国培项目夯实AI根基。房媛老师分享了暑期参加"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国培)"的丰硕成果。她介绍了DeWatermark等实用AI工具,现场展示了如何通过这些工具收集文本资料、修改图片、生成教学素材,实现了教学准备工作的智能化升级,为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辅创增效,AI助力文化传承创新。为弘扬河南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同学们知家乡、爱家乡,文科教研室利用暑期编写了校本推广手册《中原文脉 寻根指南——“郑旅新语”文明读本》。侯春慧老师分享了编写过程中应用AI技术的创新实践,尤其是杨蓓蓓老师利用各种AI软件生成具有河南地域特色的插图、修复老照片、设计版式等,提升视觉效果,解决了传统编撰过程中表现形式单一的痛点,使传统文化读本更加生动有趣,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活力。

竞赛提质,AI助推教学创新突破。吕婕、刘丽娟团队刚刚荣获2025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分享了备赛中即梦AI的创新应用:“即梦AI的图片、视频生成功能,弥补了公共基础课面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授课中人工智能运用不足的缺憾,而在比赛中数字人“文小字”的设计与运用,让评委们眼前一亮。AI为我们的教学能力比赛插上了圆梦的双翅。”

教研融合,AI赋能学科教学创新。文科、理科、礼仪教研室负责人分别分享了各教研组在AI应用方面的新学期研讨情况。理科教研室负责人李晓燕的分享侧重AI在数据分析、科学计算与逻辑推理方面的强大功能。她介绍,新学期将引导学生探索利用AI大模型辅助进行复杂公式推导、解题思路拓展与开放性科学问题的多方案求解,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获得标准答案。文科教研室负责人刘丽娟的发言聚焦AI在文学创作、文本深度分析的革命性应用。她提出,新学期将倡导“人机协同”的新模式,例如,在写作课上,将引导学生利用AI作为“灵感碰撞机”和“初稿生成器”,进而聚焦于个性化的修改、润色与风格化提升。礼仪教研室负责人方颖分享了AI在形体训练、礼仪规范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探讨是否可以利用内置AI算法的智能镜子和摄像头,实时捕捉、分析学生的体态、手势和表情,并提供精准的反馈和纠正建议,实现个性化的“数字私教”功能。三位负责人的分享清晰地表明,AI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正在全面融入教学肌理、赋能学科创新、重塑教育生态的强大工具。

此次研讨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人文科技学院将以更名为契机,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深度融入传统人文学科,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赢得先机,培养既有人文素养又掌握现代科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迎接学院战略转型,开启创新发展新篇章,实现“科技赋能人文,融合驱动创新”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