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青年学子参与文化实践服务,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文化传承使命,文化艺术学院“豫见文艺”社会实践团队以“豫见非遗·薪传润心”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文化实践活动。活动聚焦沿黄流域(开封段)非遗文化创新传承,运用数字技术、艺术创编等形式赋能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文脉。

7月4日下午,文化艺术学院“豫见文艺”社会实践团走进开封大学,探访宋代茶文化研究工作室,研学非遗技艺宋代点茶。团队通过实地拍摄、技艺研学和深度访谈等形式,探寻沿黄流域(开封段)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路径。


校际联动,共话非遗传承
实践团一行受到开封大学文化与旅游学院的热情接待。文化与旅游学院梁波书记、孟晓辉副院长与我院党总支书记杨慧丽就非遗研学、文旅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双方一致认为,高校应发挥资源优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以创新形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点茶研学,触摸宋代美学
在宋代茶艺项目代表传承人、开封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王东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系统学习了宋代茶文化的历史脉络与审美精髓。在王东老师的导引下,实践团现场观摩了“七汤点茶法”的精湛技艺,从炙茶、碾茶到注汤击拂,每一步骤皆蕴含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哲学。成员们还亲手体验点茶,感受茶汤中氤氲的千年文化韵味。



访谈记录,挖掘传承密码
随后,实践团对王东进行了专题采访。他谈到,宋代点茶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生活美学的传承。“非遗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我们通过文创开发、技能研学让更多年轻人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王东表示,期待与我院合作探索非遗创新路径。

此次研学活动是“豫见非遗·薪传润心”系列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未来,团队将通过影像创作、文创设计等方式将开封段沿黄非遗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的当代载体,助力非遗“活起来”“火起来”,以青春之力推动非遗保护与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