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工作

学团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正文

文化艺术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第二站:弦歌载道,数智传薪——寻艺开封二夹弦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09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青年学子参与文化实践服务,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文化传承使命,文化艺术学院“豫见文艺”社会实践团队以“豫见非遗·薪传润心”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文化实践活动。活动聚焦沿黄流域(开封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承,运用数字技术、艺术创编等形式赋能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文脉。

7月3日下午,“豫见文艺”社会实践团的第二站来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开封市田爱云二夹弦剧团,开展专题访谈拍摄和实践学习活动。

在禹王台一间充满古韵的小院内,实践团见到了“二夹弦”非遗传承人、年逾古稀的田爱云老师,受到了剧团的热情接待。访拍过程中,田爱云老师的二女儿吴小玲老师用“板凳说”课堂将二夹弦的悠长历史和独特的唱腔风格娓娓道来。大女儿吴筱曼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二夹弦的基本唱腔和不同行当的表演形式。为了确保能更加精准的在实践成果创作中体现“一句唱腔千回百转,一个身段万众风情”的艺术精髓,在吴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还换上戏服,认真学习水袖功、台步、眼神等戏曲动作,领悟传统艺术对“精气神儿”的极致追求。

在随后的采访中,田爱云分享了个人从艺生涯中的动人故事,回忆了为拯救濒危剧种,变卖房产四处筹资开办学校的艰辛历程,在场师生无不为田老师的拳拳之心所动容,她对二夹弦艺术逾四十载的坚守与热忱深深感染了在场每一位师生。田爱云虽年事已高,却精神矍铄,访谈过程中还即兴展示了二夹弦经典唱段,在她的身上,我们感受到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赤诚之心与执着坚守,是高校育人工作的生动教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在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承时,田爱云寄语青年学子:“守艺贵在守心,创新不忘根本。”两位吴老师也对文创设计、IP打造等问题与实践团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未来的成果充满期待。

此次实践活动中,“豫见文艺”实践团首次接触“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进一步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承的视野。未来,学院将持续搭建桥梁,突破专业壁垒,引导更多年轻力量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伟大事业中,令古老艺术薪火常燃、弦歌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