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院要闻>>正文

【辅导员说】高静:建师生互信体 用爱心造奇迹

发布时间:2020-05-07   责任编辑:张雨微   阅读次数:

建师生互信体  用爱心造奇迹

我从本次全国性的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中收获颇丰,这次培训在疫情防控正当时,对我辅导员的工作可谓是亮起了指引明灯。

此次全国高校辅导员网络课程有六个模块课程,贴合平时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更适宜疫情这个特殊时期,解决了当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模块一“价值引领与思想引导”让我作为辅导员对学生的开学第一课有了明确的引导方向,以疫情危难为契机,谈爱国主义和奉献,正确认识和看待此次危机。模块二“学业指导与班级管理”则教育我在疫情特殊期间要会零存整取地学习,我也将通过主题班会和形成优良的班风来巩固线上学习,并督促学生以后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自控能力和自学能力。模块三“心理调适与健康维护”为突然袭来的疫情可能所带来的各种心理不适提供知识引导,尤其是疫情期间居家时的家庭关系问题的引导。模块四“日常事务教育管理”中“望、闻、问、切”四步法在谈心谈话的应用,可以为我将来平时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模块五“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为特殊时期迷茫的毕业生提供引导方向,提供了多种可能的选择,自信面对就业的压力,积极求职就业。模块六“疫情防控知识”为我们科普了相关知识和防护方法等,同时也指导我们应如何科学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里,我们首先要清楚的了解它,才能真正的战胜它,打消心中的恐惧,树立必胜的信心。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也深深地反思平时的工作,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身肩重任,特殊时期更加需要辅导员发挥其重要作用,既要身正为范;也要管理协调好居家学生们的学习和教育工作;也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同学们朋友圈,及时了解动态,关心爱护同学们;同时能了解同学们的心理状况和家庭关系情况,排解疫情期间心情的郁闷和压力,为其做心理辅导;也能为同学们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辅导员的工作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素养和处理学生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次就疫情期间一名同学发生但是普遍同学存在的事件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的学生都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假期,而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导致许多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同学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我班学生周涛(化名),男,性格比较内向,不擅表达,有时又有一些敏感。这位同学长期在疫情居家隔离的社会大环境下,自己的负面情绪无法自我调节,便越积累越严重。经过了解得知,周涛经常出现焦虑和恐慌,性格也有些暴躁易怒,没有耐心,很是缺乏安全感。同时与家人的关系相处也比较紧张。

原因分析:

1.个人自身性格较内向,沉默少言与人沟通较少,喜欢封闭在自己的个人世界和圈子中。

2.加上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到处充斥着感染和病亡的消息,并且在全员居家隔离大环境中,担心忧虑的情绪不受控制。

3.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同时与家人沟通方式存在障碍,无法找人排解。

4.自身兴趣爱好少,心里寄托少。

5.生活不能合理的安排,使之内心空虚,易胡思乱想。

解决方法和策略

1.注意倾听,了解出现相关心理问题的根源,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疫情下的心理应激特点——情绪反应中讲到:焦虑是控住不住地紧张、担心、害怕自己和家人被感染,怕自己崩溃,心神不宁、感到不堪重负等;无助是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做什么都没有用,不断失望的过程;激惹又指自己变得情绪不稳定,容易生气,发脾气的问题;而周涛的问题主要就是情绪管理的问题)。比如案例中周涛的心理问题就与此类似,建立师生互信体,注意倾听,才能具体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结合学生相关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清楚学生真正所需要的);就周涛的例子而言,假如一开始我就会错了意,没有真正的了解周涛的真实情况,那么会不会事与愿违呢?答案肯定是!解决问题要切合联系到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好与之相对应的应对措施;

3.进行保密性心理疏导;如果说学生的心理出现了某些问题,与此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更要对双方的谈话内容进行保密,这不仅是一种尊重,更是对学生的一种保护,也是一种职业操守。试想,假如我和周涛的谈话内容在未经周涛同意的情况下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安与焦虑会不会更为严重?

4.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心理状况不佳的同学大多是较为内向,不太会与人相处交流。周涛同学就存在这种情况,由于从小与爷爷奶奶生活,和父母缺少相处时间,与家人也无法正常的沟通,导致和人相处交流也存在障碍。这就需要慢慢引导尝试敞开心扉,先从尝试了解父母的不易开始,改善家人的关系,然后多看些如何沟通交流的书籍,慢慢学习与人相处。

5.保持能量(即使是处于居家隔离的状态也要保持能量与合理的作息习惯或者是寻求相互陪伴的方法等);

6. 寻找宣泄的合理途径,学会恰当的宣泄,(结合平时自己的习惯,比如说听听音乐、做一些居家运动、看书、写日记等)。案例中周涛心理问题的产生,一方面就在于他不会合理的宣泄自己的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在自己心里越积越多,慢慢的自己也控制不了。假如一开始周涛的负面情绪有所寄托、有地方宣泄可能也不会至此;另外要引导周涛培养良好的爱好,修身养性;利用居家隔离的时间学习感兴趣的技能,提升专业素养,为以后实习或是工作打下基础。然后将学生的思维向理想的方向一步步的引导,以达到心理疏导的效果;

7.定期关注有此相关问题的学生以及做好相关问题的排查。心理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彻底性解决亦不会一蹴而至,心理问题的疏导理应循序渐进,不断巩固,才可到达预期的效果;

简而言之,有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疏导,首先要用全身心的爱让学生感受到,用爱创造奇迹。然后理应实施分类引导,针对不同学段,不同性格的学生,精准施策,因材施教,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关心呵护和暖心帮扶中开展具体工作。

案例反思和总结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并结合这个案例,我深深地感觉到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肩负着管理、育人的重任,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价值源泉。同时深刻察觉到自身仍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要永远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另外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面对突发事件,要有提前预见性,把尽可能没有发生的问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要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实践,并且能够因地制宜,活学活用;

3.教育方式应从多方位、多角度展开,思维开阔,合理的当;

4.提前做好开学预警机制,提前做好开学的准备,并对班内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5.用全身心的爱做扎实心理工作;

6.抓住疫情危难为契机,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作为一名教辅工作者,应当积极投身于学生工作中,建立师生互信体,用爱造就“奇迹”;应坚持职业操守,用于担责,敢于负责;应不断探索,虚心学习,勇于创新;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爱岗敬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学生的心理工作就要用心呵护,用爱滋养,辅助青年一代更好的成长、成才。同时也要学会和学生作朋友,进而能更好地做心理的疏通与辅导。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便是很好的诠释了。

作为一名教辅工作者,工作环节当中也应该注意对事态的把握,就像这次疫情的突发,就应提前想到疫情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的变化与困扰,并做好与之相关联的系列工作,这也不乏是一种对未来的提前预知性,同时也在考验着自身的工作能力。另外我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样重要,为能够同时做好这两方面的事情,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我们拥有巨大的政策施展的空间和工作。我们把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引导学生感受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引导学生对于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的认同。

Copyright©2017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学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豫ICP备08106402号